detail

从喜马拉雅到上海外滩 打开隐秘之门

来源:嘉人网
松赞与沪申美术馆联合呈现“隐秘之门”主题展览,以此开启松赞外滩藏地艺术展。

2025年4月19日起至6月30日,松赞与沪申美术馆联合呈现“隐秘之门”主题展览,以此开启松赞外滩藏地艺术展。这场以藏地文明与现代性对话为核心的艺术展览,通过五大章节、十多位艺术家的创作,呈现了高原智慧在当代的神奇转化。

在展览中,「隐秘之门」不在远方,而在重新审视现代生活的认知转换之中。它是打开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世界的门,成为抵抗现代性困境的密匙。这是一次跨越地理与文化的对话,松赞期待以艺术的形式,邀请您更好地看见,更喜悦地觉知。



和松赞一起在藏地旅行,重要的从来不是终点。遇到花开、山水和微笑,就是开启隐秘之门的时刻。松赞所关心的,从不局限于某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而是让喜马拉雅地区存续数千年的生命哲思,通过旅行与艺术传递。

松赞25周年的这场「隐秘之门」——松赞外滩藏地艺术展,实际上是一次跨越地理与文化的对话。外滩三号始建于上个世纪,由美国古典和后现代建筑大师迈克尔· 格雷福斯(Michael Graves)设计改造,保留了旧日的辉煌与风韵,又融合当代的时尚生活方式。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地标之一,沪申美术馆的空间本身即承载着双重叙事的意义。


在时代的洪流下,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异化、焦虑甚至意义感的丧失。而藏地,长期被赋予一种东方浪漫情节的想象:要么被视为未经开化的原始之地,要么被幻想成纯净无暇的精神乌托邦,这两种想象都是对其真实面貌的误读。松赞希望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以艺术的面貌呈现可被感知的高原智慧。


从80年代的精神高地到当代的跨界实验:如何透过藏地文化,寻找现代性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是展览贯穿始终的主题。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以裴庄欣、龚玉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倾注纯粹的精神力量,实现人文主义的复兴。此后,无数诸如丁乙、曲丰国、贺勋这样的行者来到藏地,用独特的创作反映他们的旅程及在旅程中收获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艺术家和创作者们获得照见与觉知,又带着觉知重返日常。最后,以林海钟老师绘制的藏东南山水作为收官,开门见山。这条以时间串联的艺术之旅,最终都指向一场关于“觉知”的深度实践。与藏地颇具渊源的艺术家上田义彦、林海钟、王子璇、丁乙、贡嘎嘉措、龚玉、黄威、贺勋、廖斐、Leonardo Ulian、裴庄欣、曲丰国、叶庆等作品都在这场展览中得到相应的展现。

上田义彦-《收获NO.22》
上田义彦-《收获NO.22》

林海钟-《远眺倾多寺》
林海钟-《远眺倾多寺》

松赞创始人及董事长白玛多吉先生表示:“松赞为什么做艺术?藏地的壮阔风景是这个星球上的奇迹,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用想象和创造力让松赞的美得到更大的展现;希望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精神的,与上千年的智慧交融,让大家看到对生命之意义不同的解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个区域的文明与力量!”


在展览中,来自香格里拉的传统藏式木门,化身为"隐秘之门"的实体象征。这扇门便是觉知的开始。身处外滩,从繁华都市走向藏地空间。折叠时空,或许就是一次认知的觉醒。

“隐秘之门”
“隐秘之门”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章节,从80年代精神高地到当代跨界实验,我们希望和大家探讨:透过藏地文化,我们能否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觉知是否可以渗透在都市生活的日常中?

正如松赞25周年的主题词:在幻象与无常的云层里,生命之光正在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