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

在卢浮宫,看见美的历程

来源:嘉人网

在巴黎,在卢浮宫里,艺术与美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相遇

统筹/dooli撰文/爱丽丝

卢浮宫的奇妙之旅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834岁的卢浮宫,上演了1分钟的绝妙节目。戴着面具的火炬手从女像柱厅的演奏台上跃下,他路过油画《马拉之死》、雕塑《米洛的维纳斯》、空有画框的《蒙娜丽莎》,与此同时,卢浮宫中雕塑、绘画中的人物复活,来到窗边观看在巴黎流动着的这场盛筵。这1分钟里,卢浮宫全然呈现美的历程。它的美,从来超越于时间之上。

从过往到现在,无数人曾在此追寻美。如果你可以像电影《午夜巴黎》的男主角一样在此穿越,你会偶遇作家毛姆曾在卢浮宫消磨掉大量的时间;会听到画家保罗·塞尚感叹,“我觉得卢浮宫里什么都有”;也会发现画家卡米耶·毕沙罗在研究伦勃朗的作品。

卢浮宫的美,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认知。电影《达·芬奇密码》,让人重新注意到《蒙娜丽莎》的天才绘画技法,在拿破仑展厅中再现历史战役的投影,让人类穿越时间的想象变得不那么遥远。

此刻,卢浮宫的奇妙之旅还在继续。自今年11月13日起,在线下参观这座博物馆时,通过欧莱雅集团支持的“致美De toutes beautés!”导览项目,卢浮宫的观众可以踏上这段横跨一万多年的艺术与历史发现之旅:探索美的姿态、仪式与实践;感受美的经典之作和理想愿景;提问美与外表的关系,以及美如何反映社会变迁。这三个主题构成的这个全新而独一无二的共创的体验,源自于卢浮宫与欧莱雅集团艺术、文化与遗产部门的创意。精选108件馆藏,通过专属展签带观众领略一万多年来艺术与历史的绚烂图卷,展示美的演变。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表示:“‘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是我们的企业使命,它的核心是希望让所有人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以及讲述自文明诞生以来美的包罗万象与亘古悠长,这驱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会与角度。卢浮宫以其丰富多样的馆藏和对当代问题的深刻洞察能力,成为此次合作的不二之选。”

观众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访问特别设计的网络应用程序,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作品和物件将以第一人称,为观众讲述它们独特的故事。你能听到古埃及公主娜芙蒂亚贝特的美妆用品是如何珍贵,以至于伴随她步入永恒的彼岸;通过黎塞留的《墨丘利》雕塑检验古希腊的理想之美;甚至可以通过“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探讨性别观念。此外,该应用程序还支持远程访问,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之外继续这段探索之旅。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劳伦斯·德·卡尔(Laurence des Cars)说,“通过这些有趣易懂的艺术解读方式,卢浮宫明确了它的角色——一个欣赏、学习艺术的场所,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以更广泛、更慷慨的方式与大众分享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美何止七十二变?

卢浮宫展厅有400多间,展出的藏品有3.5万多件。纵贯古今的艺术珍宝跨越几千年,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历史。


无论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你总能在卢浮宫找到自己的“专属路线”。时装设计师们可以在画作中的纺织品与装饰细节中获得启发;历史学者会在画作中看到法国革命和帝国时期的政治事件;哲学家有机会去分析文艺复兴画作中的宗教与哲学符号;女权主义者或许对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变化脉络更有探索欲。

当卢浮宫与欧莱雅一起成为线路探索者,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游览选择:去了解“从史前到未来关于美的故事”。在108件作品中,从美的视角理解每一件作品,让思考变得有趣。卢浮宫中有一件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杰作,《沉睡的赫马佛洛狄托斯》。它看起来是一个沉睡的女性形象,走到另一侧观看,观者会发现它具有男性的特征。除了细腻的雕刻技艺与古代神话故事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借由它,想想性别,重新思考性别内在所蕴含的丰富性,以及如何突破对性别的刻板定义。欧莱雅首席企业事务联动官布兰卡·朱迪(Blanca Juti)提醒人们:“他可以出现在阿玛尼广告中。”这句有趣的解读会让人想到时尚界的无性别风格,它警示我们,美不应该被性别限制,而是一种跨越界限的创造力。

或许你曾在提香·韦切利奥《照镜子的女人》这幅作品前停留,看画家的光影技法与巧妙构图。如果从美的角度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意趣。提香笔下的女人,能在前后两面镜子中看到自我,其他女性,会在映射美的镜中看到什么?文学作品《简·爱》中,简在镜子中看到朴素但真实的自己,感觉到内心独立、丰盈、自尊之美;《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在镜中看到的,是自己血液中野生而坚韧的生命力;《小妇人》中,乔对镜子中的自己发出感慨,虽然她不是社会主流审美中的典型美人,但她拥有一颗充满热情与创造力的心。镜子成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途径,也照见着不同的女性之美。

美的视角,还有许多有趣的思考方法。《赫尔墨斯》中蕴藏着身体之美,《伏尔泰裸像》呈现不同年龄之美,《黑人妇女画像》表达着多元之美。这些在作品解读和讨论上的新视角,跨越了文化、文明和年代,照亮了美的多样性。

“致美De toutes beautés”,这场以美为线索的旅程之所以在法语中用复数形式呈现,正是在传递一种信息——“美总是与他人的视角相关,因此它必然是主观的、多样的和多元的。”

完美答案,不如对话

什么是美,如何表现美?若你如同巴黎奥运会的火炬手一般,快速扫过卢浮宫所有闪耀着创作与思考的光芒的作品,又或是跟随“致美De toutes beautés”这条美的脉络,细细解读其中某些作品,都很难轻易给出答案。

美与其说是一个提问、一个回答,不如说是一场生动且引人入胜的对话。欧莱雅创立115年以来,一直在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美,也始终让美的对话跨越国度发生:1997年,赞助举办“从北京到凡尔赛”中法美术交流博览会;次年,赞助法国艺术家赵无极画展,让中国观众近距离接触国际抽象派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以“中国当代摄影师欧莱雅大奖”扶持摄影师;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节点,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让巴黎圣母院的荣光不离开大众视野太久……中国与法国、中国与世界之间,欧莱雅持续以美构建文化交流的纽带。这些对话的发生也在邀约更多人,成为文化和文明之美的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共创者,共同书写美的未来。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分享,这些对话,希望能够“打破公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感’,让艺术之美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每个人都能欣赏、都能理解,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的美”。


什么是美?美存在于审美中、在思辨中,和每一次的触动中。任何一个人,若在一部作品中感受到它,在一次展览中沉浸于它,此后的生活,便不会忘记它的意义。美本身即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