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至2025演出季,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进一步巩固世家与中国舞蹈艺术的渊源,倾力支持陶冶创作两部新作《16》与《17》,并支持其于上海和北京的演出。项目也持续支持如拉希德·乌兰登(RachidOuramdane)和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ÉcoledesSables)等此前支持的艺术家与机构,并与新的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合作。
在华项目2024年8月-10月
目录
陶冶作品《16》与《17》
《16》 《17》 陶冶,陶身体剧场艺术总监、创始人、编舞 拉希德·乌兰登作品《反重力之躯》/法国夏约宫国家舞蹈剧院 皮娜·鲍什(PinaBausch)与杰曼·阿科尼(GermaineAcogny)及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ÉcoledesSables)合作呈献《春之祭》/《PHILIPS836887DSY》/《礼敬先祖》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
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梵克雅宝与舞蹈艺术
2023年秋季,“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支持由陶冶、段妮、王好创立的中国舞团――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展演,于北京呈演《10》《11》《12》《13》《14》。
2024年,项目首度支持陶身体剧场创作的两部数位系列作品,分别以《16》《17》上下两部作品作为整场演出首次于8月24日及25日在上音歌剧院亮相,并于10月6日及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两部舞蹈作品更深入指向了对身体运动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圆运动技术的丰富性,在探寻东方身体美学的实践中,从“顺其惯性”的意象里生发出“瞬间流变”的无限可能性。
陶冶
《16》摄影/范西
《16》
《16》是编舞陶冶的第十五部数位系列作品。该作以游戏舞龙、贪吃蛇为想象,16位舞者连接排序成线性队列,在流动、盘旋、行进的过程中,舞者之间的能量波动从头至尾来回传导,展开空间流变的叠增动态。
在运动探索中,舞者身体动势如游龙,在圆运动的脊椎技术基础上,以头部运动的钻、撞、传、落、随、拧、绕的特质导引四肢,在顺应身体重心的自然惯性中不断转移行进。
陶冶
《16》摄影/范西
《17》
《17》作为编舞陶冶的第十六部数位系列作品,他将对话作品《7》,再次延续声音形态与身体运动的声形实验。
17位舞者分散各处或凝结一起,似动静无序,自始至终,声响成为所有人动念的信号,声的坠落、声的扩散、声的惊叹……声音形态时刻同步着身体运动,形成两种语言对照的游戏,怪诞的、混杂的、不循规蹈矩的多种关系。
作品《17》的创想来源于对声音动觉的想象,一首有语无言的歌、一句莫名熟悉的词, 这种既近又远的矛盾距离感贯穿了作品《17》的始终,对陶冶而言,声音的波动与线性不仅仅是听觉的,更是身体性的。
陶冶
《17》摄影/范西
陶冶,陶身体剧场艺术总监、创始人、编舞
陶冶出生于重庆,毕业于重庆舞蹈学校。曾在上海武警政治部文工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和北京现代舞团担任舞者。23岁创立了陶身体剧场。
主要作品包括“数位系列”,“无数系列”作品《对照》,“艺术现场”作品《12时》
《无限行走》。
陶身体剧场摄影/范西
陶身体剧场(TAODanceTheater)是由陶冶、段妮、王好创立于2008年的全职现代舞团,是中国首个应邀在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法国巴黎城市剧院演出的现代舞团。
舞团作品曾被纽约《TimeOut》杂志在2014年评选为世界十个最佳舞蹈表演之一。2023年,“致力于化繁为简‘纯舞蹈’美学”的陶身体剧场获得了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威尼斯双年展舞蹈银狮奖。
陶冶
摄影/范西
今秋,“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在中国再度支持艺术家拉希德·乌兰登(RachidOuramdane)的作品《反重力之躯》(Corpsextrêmes),以及皮娜·鲍什基金会(PinaBauschFoundation)、
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ÉcoledesSables)和萨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Wells),通过三部作品呈现皮娜·鲍什(PinaBausch)与杰曼·阿科尼(GermaineAcogny)的艺术作品。三部曲分别为《春之祭》(TheRiteofSpring)/
《PHILIPS836887DSY》/《礼敬先祖》(HomagetotheAncestors)。
这些作品将通过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全新合作项目呈现。
《反重力之躯》将于10月11日和12日上演,而《春之祭》/《PHILIPS836887DSY》/
《礼敬先祖》三部曲则将于11月15日至17日上演。
皮娜·鲍什
《PHILIPS836887DSY》摄影/ChristianClarke
拉希德·乌兰登作品《反重力之躯》/法国夏约宫国家舞蹈剧院
《反重力之躯》的创作灵感,源自拉希德·乌兰登对“追寻消逝、失重、悬浮与翱翔所带来的极致体验”的无限迷恋。两位杰出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一位高空绳索行者与一位攀岩者,远离他们惯常的运动场地,与八位技巧演员在剧场舞台上相遇。这是一群热爱自由、卓尔不凡的灵魂,他们身姿轻盈,旋转跃动,重现伊卡洛斯的飞翔之梦,以舞台后侧屹立的巨幅攀岩墙为支点,在天空与大地之间自如遨游,无拘无缚。舞台上方悬挂一根长长的高空钢丝,舞台后的攀岩墙时而还会化为巨幕。
拉希德·乌兰登
《反重力之躯》
摄影/OliviaBee
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影像投射于巨幕之上,极限运动爱好者们置身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奋勇挑战自我。现场伴有高空绳索行者与攀岩者的画外音,讲述着各自独特的经历,带领观众深入探索每一次惊险挑战的背后故事。舞蹈配乐时而轻盈飞扬,时而激昂振奋,为这场表演增添了微妙而丰富的层次,令人回味无穷。
《反重力之躯》是一场与虚空的共舞,但它并未满足于单纯的技艺展示,而是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存在主义维度,甚或是形而上维度。这场表演既扎根于现实,又指向梦幻世界,既富于个人幽秘意蕴,又洋溢着超凡传奇。
拉希德·乌兰登
《反重力之躯》
摄影/PascaleCholette
拉希德·乌兰登
12岁那年,拉希德·乌兰登经由嘻哈文化接触到了舞蹈。后来,他接受了古典舞与现代舞的强化课程训练。20世纪90年代初,他放弃生物学,转而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入读法国昂热的国家当代舞蹈中心。
拉希德·乌兰登的创作灵感往往源自对剧烈变故或特殊境况的见证以及个人的亲身经历,譬如难民儿童和自然灾害受害者的遭遇。他从中撷取奇思妙想,创作编排出舞蹈作品。在他的个人创作、委托作品与研讨班中,拉希德·乌兰登曾携手马戏团艺术家、作家、视觉艺术家以及音乐家。自2021年起,拉希德·乌兰登担任巴黎夏约宫国家舞蹈剧院的负责人,致力于推动一个以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核心的项目。
色彩,以绚烂的艺术光辉照亮了一段非凡的人文体验。
拉希德·乌兰登摄影/GéraldineAresteanu
拉希德·乌兰登作品《反重力之躯》/法国夏约宫国家舞蹈剧院
继2021年支持创作《反重力之躯》后,“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持续与国际伙伴合作,共同推动该作品的演出。2023年5月,在首届香港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舞蹈艺术节期间,《LesTraceurs》作为该作品的当地版本呈演,并成为法国五月艺术节的一部分。此外,该作品还于2023年10月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艺术中心、首尔表演艺术节以及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进行了演出。
今年,《反重力之躯》将继续其国际巡演。2024年10月,该作品将在日本埼玉和京都举行的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舞蹈艺术节上演。随后也将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TheatresontheBay)和台北国家戏剧院及音乐厅(NationalTheaterandConcertHall)演出。
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呈演的皮娜·鲍什与杰曼·阿科尼的三部曲
《春之祭》/《PHILIPS836887DSY》/《礼敬先祖》
这次三部曲的呈演象征着德国皮娜·鲍什基金会、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
际中心以及位于英国的世界知名国际舞蹈机构萨德勒之井剧院之间的首次合作。
皮娜·鲍什的重要作品《春之祭》(1975)由来自14个非洲国家的舞者表演。这部宏大的作品作品忠实于斯特拉文斯基的作曲,呈现原始部族迎接春天的祭祀之礼。
皮娜·鲍什
《春之祭》
摄影/MaartenVandenAbeele
演出的第一部分由两支独舞组成。
《PHILIPS836887DSY》鲜少上演,是皮娜·鲍什于1971年的作品,配乐由法国
电子作曲家皮埃尔·亨利(PierreHenry)创作。标题指1969年首版LP上的标
签和目录编号,该专辑包含了1955年的作曲《螺旋》(Spirale)。虽然最初是由皮娜·鲍什本人演出,这一独舞将由埃娃·帕戈希(EvaPageix)演绎。
《礼敬先祖》是由被誉为“非洲当代舞之母”的杰曼·阿科尼创作并演出的作品。该作品将传统仪式与当代舞蹈融合,以致敬艺术传承。该作品于2023年在贝宁首次演出,此次演出是首次在非洲以外的地方上演。
杰曼·阿科尼
《礼敬先祖》
摄影/Michael-DavidMcKernan
《春之祭》原计划于2020年3月开演,但因疫情原因推迟,随后于2021年9月在马德里首演。自此,这部作品已呈演于哥本哈根、卢森堡、阿德莱德、伦敦、路德维希堡、斯波莱托、纽约、爱丁堡、洛杉矶和贝尔克等城市的知名场馆。
皮娜·鲍什
《春之祭》
摄影/MaartenVandenAbeele
皮娜·鲍什
皮娜·鲍什于1940年出生于德国索林根,2009年在德国伍珀塔尔去世。她进入埃森市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接受舞蹈训练,师从库特·尤斯(KurtJooss),取得了卓越的舞蹈技艺成就。不久后,她受伍珀塔尔舞剧院负责人阿诺·韦斯滕霍费尔(ArnoWüstenhöfer)聘请,担任剧院舞蹈编导。1973年秋,她将剧团更名为“伍珀塔尔舞蹈剧场”(TanztheaterWuppertal),尽管舞团最初存在争议,但更名后的剧场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它融合诗意与日常元素,对舞蹈领域的国际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皮娜·鲍什曾斩获全球至高奖项与荣誉,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舞蹈编导之一。
杰曼·阿科尼
杰曼·阿科尼是一位法国-塞内加尔舞蹈家、教师兼舞蹈编导,被许多非洲艺术家称为“非洲当代舞之母”。她曾进入巴黎西蒙·西格尔学校学习舞蹈,1968年在达喀尔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舞蹈工作室。她将祖母(约鲁巴女祭司)传授的舞蹈知识与她对传统非洲舞蹈和西方舞蹈的了解融会贯通,开创了独有的非洲现代舞技巧。阿科尼是一位备受尊崇的非洲舞蹈与文化使者,教授舞蹈大师班,并与世界各地的学校和舞蹈中心合作。2021年,她在威尼斯舞蹈双年展上被授予“终身成就金狮奖”。
杰曼·阿科尼
摄影/AntoineTempé
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ÉcoledesSables)
ÉcoledesSables,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坐落于塞内加尔的图巴布迪亚劳(ToubabDialaw),该中心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教学根本,立足于研究实验,建立了一个融集会、交流、会议、艺术驻地与创作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该中心由杰曼·阿科尼及其丈夫赫尔穆特·福克特(HelmutVogt)于1998年创立,自2021年起,韦斯利·鲁兹比扎(WesleyRuzibiza)与阿莱桑德拉·苏廷(AlesandraSeutin)担任其艺术总监。
该中心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项目,汇聚来自非洲本地、散居海外的非洲群体以及世界各地的舞者与舞蹈编导。迄今为止,已有来自26个非洲国家的700多名艺术家在此接受了世界知名教师的高水平舞蹈技艺培训。
2019年,通过与皮娜·鲍什基金会的合作,促成了两个项目的诞生:由杰曼·阿科尼与皮娜·鲍什舞团前独舞演员玛洛·艾劳多(MalouAiraudo)共同出演的双人舞作品
《commonground[s]》,以及皮娜·鲍什的舞剧《春之祭》复排和重演。
非洲国际舞蹈和表演艺术学院
图片/ASPTHenrietteStudio
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与“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
“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与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的合作
始于2022年。项目当时正为由非洲舞者演绎的皮娜·鲍什舞剧作品《春之祭》在
巴黎拉维莱特大剧院的演出提供支持。这一经历激发了对沙丘学校新培训项
目“DiasporaAfrica”的支持。
“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将持续支持舞剧《春之祭》的上演,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2023年10月在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舞蹈艺术节期间,于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AvenueArmory)舞台上的精彩呈献。
培训项目“DiasporaAfrica”图片/ÉcoledesSables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是中国第一家专属于舞蹈艺术的专业剧场。
如今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不仅有以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为代表的国内一流舞蹈团体精彩剧目轮番上演,还引进了英国阿库·汉姆、赫法什·谢克特、以色列巴切瓦舞蹈团、比利时罗莎舞蹈团等国际知名舞蹈家和舞团的前沿作品,已成为中国大陆主办国内外当代舞演出的标杆式剧场。
除了上演国内外舞蹈力作外,每年都会有近百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在剧场举办,带领观众用多元的视角体验多维度的舞蹈艺术魅力。此外,剧场公司还积极打造青年舞蹈艺术家的孵化平台,通过对中国新一代青年舞蹈家进行委约创作,提供场地、技术、演出等方面的支持,从而鼓励交流发展,催化创新。
图片/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综
合性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至今,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办节宗旨,以“用艺术这门世界语言凝结心灵,沟通世界”为愿景。在八大板块的活动中,深耕国际性、艺术性、人民性、创新性的特点,已累计吸引80多个国家和地区、750余家中外艺术团体和50000余名艺术家交流合作,直接覆盖中外观众超过7000万人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为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的文化码头、引领当代艺术创作潮流的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创办于2020年,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以创作、传播与教育为理念,旨在支持全球舞蹈艺术家与舞蹈机构,让传统舞蹈剧目得以展现,同时鼓励舞蹈作品的创新。
自创办以来,“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每年都支持诸多舞团创作新作,并与众多支持的舞蹈机构合作,于国际舞台上呈演这些作品。
“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每年都会通过大型活动进一步推广舞蹈艺术,例如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舞蹈艺术节,第一届于2022年3月在伦敦举办,2023年5月和10月在香港和纽约举办。
在全力支持编舞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之外,“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也日益重视传播与教育的议题。致力于提升公众对舞蹈艺术文化的认知,并为所有观众组织艺术驻留项目,让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
如今,项目已涵盖了来自1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5家合作伙伴,规模也将随着各个项目的推进而进一步发展。
VanCleef&Arpels梵克雅宝与舞蹈的渊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克劳德·雅宝(ClaudeArpels)于1940年代末结识著名编舞家、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YorkCityBallet)联合创始人的乔治·巴兰钦(GeorgeBalanchine),世家与舞蹈的新篇章由此开启。芭蕾舞剧《珠宝》的创作便是由这次结缘所启发,并在1967年4月于纽约进行首演。
2012年,世家与前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YorkCityBallet)首席舞者及L.ADanceProject创办人班杰明·米派德(BenjaminMillepied)合作,再续合作新篇。
DanceReflectionsbyVanCleef&Arpels“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于2020年开展,巩固世家支持舞蹈艺术的决心。
SpanishBallerina胸针,1941年铂金、黄K金、红宝石、祖母绿、钻石
VanCleef&ArpelsCollection
Ballerina胸针,1967年铂金、黄K金、白K金、钻石
VanCleef&Arpels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