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

跨领域的联结:旗袍、当代艺术与影像的视觉对话

来源:嘉人网

Interdisciplinary Encounters: Qipao,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Visual Language of Photography

艺术的边界从不该是固定的。无论是来自服装设计、绘画,还是摄影影像,每一种媒介的本质都在于表达与沟通。此次我们与香江旗袍展开合作,将传统服饰文化带入艺术创作的语境之中,拍摄场地依旧选择在艺术家张真瑜的工作室。在这个熟悉的空间中,我们重新架构视觉与文化的碰撞,也构建起一条柔软而有力的回溯之路。

香江旗袍由设计师Heather An创立,品牌以“身体与记忆的缝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在传统中式剪裁与当代女性身份之间建立更具包容性的连接。Heather 本身成长于多元文化背景中,曾在香港、上海与纽约之间穿梭生活与创作,她将这段迁移与交融的经历深深植入设计之中。旗袍在她的手中不再只是静止的怀旧符号,而成为一个具备时代意识、拥有情感肌理的文化载体。香江旗袍关注的不仅是衣物本身的形式与技艺,更是穿衣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场身体语言与精神归属的探索。

在这次合作中,我们希望将这种“身体的语言”延展至影像叙事之中,让视觉不仅作为观看的媒介,更成为感知与理解的渠道。通过 Heather An 的设计与张真瑜的作品相互映照,我们在镜头前重新书写“旗袍”这一文化符号,将其放置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语境中,打开了更多与传统对话的可能。

服饰与艺术:跨领域的视觉平衡

旗袍作为一种独具文化辨识度的服饰,其本身就蕴含着关于身份、性别、记忆与美学的多重隐喻。在本次拍摄中,我们将它从单纯的“服装”中抽离出来,让它作为文化语言与艺术载体,与张真瑜的艺术作品产生视觉与情感的联结。

张真瑜擅长运用宣纸、金箔、墨色等富有东方精神性的材料,她的创作既包含对材质的敏锐洞察,也折射出对于文化沉淀的温柔回应。而香江旗袍所呈现的身体曲线、细节工艺与色彩气息,则是一种流动的当代表达。这两种视觉语言在作品中相遇,不是彼此压制,而是寻求一种视觉平衡:一种在材质、情绪与审美之间自然达成的协调,它既真实,也具有当代质感。

这种视觉上的“平衡”并不依赖于风格上的统一,而是源自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与情感认同——对传统的尊重,对身体的感知,以及对当下自我状态的凝视。

文化认同与“根”的追寻:从上海、北京到纽约

我们这一代创作者,多数成长于多重文化交错的轨迹之中。出生于上海、北京这样具有文化厚度和广度的城市,长大后又在纽约这样的全球文化十字路口生活与创作,我们始终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这种穿梭并不意味着割裂,而是一种持续的交锋与整合,也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过程。

在纽约,我们学习如何解构、突破与表达,在无数种可能中建立自己的声音;而在上海与北京,我们继承的是如何沉淀、凝视与守护,在节奏与秩序中感受根脉的温度。

张真瑜的艺术创作正植根于这样的文化张力之中,而香江旗袍亦试图在时代洪流中,留下那一份关于“归属”的织线。她们的作品不再是对某一种文化的固守,而是对混合身份的真实书写。在这次合作中,我们试图通过影像去回应一个古老却永恒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该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视觉再构的可能:时尚摄影 × 传统服饰 × 文化符号

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力量的视觉合作,不止于美学层面的协调,而是对身份与文化的深层回应。当时尚摄影作为媒介介入传统服饰的语境,它不仅仅是在呈现“美”,而是在重新定义“美”——将传统符号转化为当代表达的一部分,使过去与现在在影像中交汇。

旗袍不再只是旧时光的象征,它也不只是被观看的物件,而是在镜头中重新被赋予生命的文化载体。而摄影,也不再只是记录的工具,而是一种激发对话的手段:在柔光与构图之中,我们编织出文化认同的线索,亦唤起了我们对“根”的再次凝视。

在当代的语境中,时尚摄影有可能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正是在一次次与不同领域艺术家的合作中,我们不断拓宽了这一媒介的边界,也不断向世界讲述:美,并非定格于某种形式,而是藏在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理解文化的方式之中。

品牌:香江绸缎公司|创始人:Heather An

场地支持:Zhenyu Zhang 张真瑜

制片:Flora Feng 封扬

模特:Roxanne Jingxuan Zhao 赵婧瑄

摄影:Jane Hou 侯美新

造型:Jia Shang 商佳雯

妆发:Ziyan Bai 白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