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

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 青年作家黄昱宁获奖

来源:嘉人网
2019年10月25日下午,当代顶级腕表中最具创新能力的瑞士品牌宝珀Blancpain与出版品牌理想国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

青年作家黄昱宁获得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青年作家黄昱宁获得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2019年10月25日下午,当代顶级腕表中最具创新能力的瑞士品牌宝珀Blancpain与出版品牌理想国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这一旨在创立兼具权威、影响力、持久性与国际对话能力的文学奖,本届得主为作家黄昱宁,获奖作品为2018年8月出版的《八部半》。本届得主由戴锦华、黄子平、贾樟柯、路内、张大春五位评委共同选出,张大春代表评审委员会颁发奖项,颁奖词为:“黄昱宁展现了很丰厚的文学修养,以洞澈的世情与人情观察,使短篇小说的形式深度生动展现。不同类型作品于焉也示范了作者打通西方现代小说传统与中文写作的卓越能力。”宝珀文化大使梁文道代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为黄昱宁送上了由著名设计师陆智昌设计的文学奖奖杯。文学奖委员会还将授予黄昱宁三十万元人民币的奖励金,该奖金由宝珀提供,以及宝珀Villeret经典系列腕表一枚。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

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

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廖信嘉莅临现场,他强调:“年轻人是国家社会的未来,一个行业的未来一定需要大量的、有优秀素质的、非常活跃的年轻人。这些作者真正需要一盏聚光灯,被社会关注,被读者关注,同时他们需要鼓励,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长期支持。”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瑞琳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瑞琳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瑞琳在发言中指出:“关于文学在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也许文学是为生命发声,或者是对时代的记录,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超越一个时代,能够超越生命。希望文学奖能够十届、二十届的办下去,到时我们才能看到这个奖项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并且要为那一天的到来而不懈努力。”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青年作家黄昱宁

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青年作家黄昱宁

获奖者黄昱宁表示:“感谢评委们把这个青年文学奖颁给我这个四十多岁才开始写作的中年妇女,说实话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之后能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小说创作中,但我想今天应该有答案了,我接下来创作道路会走得更加坚定一点。”

黄昱宁的《八部半》: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中国的阿特伍德 佩戴宝珀Villeret经典系列腕表的青年作家黄昱宁与她的作品《八部半》

佩戴宝珀Villeret经典系列腕表的青年作家黄昱宁与她的作品《八部半》

2018年,横跨翻译、出版、批评三大领域的黄昱宁,以一部小说集《八部半》完成了从文学布道者向小说家的转型,这本书名让人联想到费里尼同名名作的小说集收录了8个中短篇,以及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非虚构长文。黄昱宁说她的小说有点像“异装癖”,她喜欢写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的人物。

黄昱宁自称从小就有虚构冲动,尽管这样的冲动的真正释放,是要到40岁以后。但一出手,便已经是老手。对西方现当代文学如数家珍的她,毫不吝啬地在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里进行复杂精巧的叙事实验。正如李敬泽说的,黄昱宁“太国际范儿”,这位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海土著,并没有像许多同行一样,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在以乡土为主流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插上自己的旗帜。但与此同时,黄昱宁的写作并没有“翻译腔”,用黄子平老师的话说,“这是一种非常纯净的汉语写作,居然没有翻译腔,这是非常难得的。”

《八部半》有一个核心主题——媒介。手机、微信、杂志、电视等现代或前现代媒介都构成叙事载体,串联起现代都市社会里的蜚短流长、社会新闻,又或是“黑镜”式的科幻寓言。而用做了十多年文学批评的黄昱宁自己的话说,她写的是基于互联网等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欺骗和自我欺骗、角色与角色错位、追问小说在未来的命运。

评委黄子平高度评价了《八部半》作为小说集的原创性,以及对“媒介”这一重要时代主题的关切:“黄昱宁写了不同的八篇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是作为独立的短篇小说来经营的,这篇关心的事跟前边那篇不太一样,有自己的轴心和发展路径。这是一本原创的小说集,不是很多年以后的一个选集,所以每一篇都是比较真。当然还是能读出来她关注的一些焦点,她特别关心媒介的问题,但是她又不甘心用一样的套路写,她努力让每一部都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径去展示这样一个当下越来越让我们焦虑的主题,能够看出每一篇的苦心经营。”

在获奖后接受媒体访问时,黄昱宁重申了文学前辈对自己写作的深远影响,但自己并不想成为第二个他们:“写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阿特伍德、麦克尤恩在技术上、观念上对我的写作一定是有影响的。他们的影响一直在我的文字里,在各个角落里面,但我不希望成为第二个他们,拷贝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不需要一个山寨的麦克尤恩和阿特伍德,黄昱宁要找到属于黄昱宁自己的声音。”

她推荐读者去看《八部半》中的《文学病人》,“我自己工作跟各种国际的文学奖有很多关系,所以就设想诺贝尔文学奖被别的奖挑战,出现了机器人和作家之间的比赛,里面有好多料,我是带着一种调侃的意味写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文学奖的台上,反过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新鲜的感受力、新鲜的想象力、新鲜的生命廖信嘉、梁文道为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青年作家颁奖

廖信嘉、梁文道为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青年作家颁奖

自今年4月10日开始征件,截至5月15日止,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共收到来自作家与出版单位的近百部小说作品参评;8月1日,文学奖委员会公布了进入初选名单的8部作品;9月1日公布决选名单,来自青年作家班宇、郭爽、黄昱宁、杨好和远子的五部作品入围。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的奖项。公正、权威、专业是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诞生时确立,并将一以贯之的原则。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该奖设立的目的,乃是发掘富有潜力的、有长期创作的自我预期与动力的文坛新锐,支持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推广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的中国当代文学。

评委路内在谈及文学奖的意义时说,“世界上所有正当的工作都应该得到奖励。相比于体育竞技来讲,全世界的文学奖都太少了。能够有官方的最高文学奖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仅有这个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学奖,这对于中国的文学生态是一种平衡,因为并不是只有那些最好的人才能拿奖。那些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年龄段、少数民族的、女性的,都应该获得他们应得的奖励。文学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会留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中间。”

贾樟柯也表达了对文学奖的期待,“中国社会变革这么快,需要年轻人的眼睛、年轻人的身体、年轻人的写作去把最新的这个世界的情况呈现出来。毋庸置疑,年轻人因为跟他们的年龄、身体结合的非常紧密,所以他们对现实新出现的问题非常敏感敏锐的。另外一方面,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又需要新的文学方法、艺术的方法来呈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会比较多的有新的一些文学语言出现。”戴锦华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发现新人、鼓励新作家、鼓励原创。我们想要新鲜的感受力、新鲜的想象力、新鲜的生命进入到文学。今天45岁以下的人们,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年代长大的,他们一边经历中国的激变,经历崛起的过程。同时他们是这个巨大技术革命的参与者和享有者。所以我希望这个青年文学奖能把在完全不同生态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人带入到文坛。”

黄子平则认为,文学奖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它提供了阅读的参考,是很好的阅读推荐,然后也慢慢地建立了一种批评的标准。而在张大春看来,评奖不仅对阅读推广与作家写作有影响,对评委自身也是互相砥砺、补完的过程,“找到自己原先所持有的那种批评策略的死角,而且以其他评审的意见作为他山之石加以攻措。这种互相激荡,可能在讨论过程中就会互相让步的方法是对作品最大的尊敬。”

幸会,青年: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青年作家在颁奖现场

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青年作家在颁奖现场

第二届参评的近百部作品中,冷感科技、幻想世界、时代图景的变迁、精神切片或百科全书式的书写、对于方言与历史要素的大胆引入、关于天赋和艺术的急切探讨,呈现出当下中国年轻人普遍的生存状态与独特的内心世界,其中所展现出的丰沛形态与题材多元化令人惊叹。在评奖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代青年作家的写作生态、他们笔下的文学样貌,以及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

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风格迥异的作家,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下青年作家的代表,构成了青年文学奖的丰富性。他们的经历和身份迥异,文学经验也截然不同,呈现出来的样貌也独具特色。用评委路内的话说就是“从一个荒凉星球来到这个人世间,把那个地方的故事带过来”。在颁奖礼的现场,五位作家也分享了自己的文学经验与创作追求。

班宇谈及从乐评写作到小说书写时这样形容,“写乐评的时候,更多是依附一个作品进行一些文化或者感受性的阐释,但是小说不一样,小说相当于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游戏,为自己创立了游戏规则和它的玩耍路径,有更为丰富的可能性。我为丰富的可能性所着迷,所以这是我后来选择写小说的一个原因。”

郭爽始终对“报人”身份感到荣耀,但纸媒的衰落也是无可避免的。之所以选择写小说,而不是其他的文字形式,是因为“小说对我来讲可以想象不存在,媒体每天处理的是存在的、可见的事情,这个世界非常真实。但是我怀疑这种真实,我想建构一种不可见的、更真实的东西。我关心那些没有那么容易解释,不是那么好回答的东西。我发现小说比较自由。所以,就这么写起来了。”

黄昱宁做过多年的翻译、评论和出版工作,这些经验在她看来,“对于我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打基础的准备工作,但同时也是一种很难逾越的障碍。因为我的工作需要跟很多文学大师神交,翻译麦克尤恩等作品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你很难继续,会不停拷问自己,我克服这道障碍花了很多年,但克制表达欲也是产生张力的过程,一定是会反映我的文字里面的。”

杨好则把进入文学的过程描述为一个“捉鬼”的过程,由于出身文学家庭,“没有经过选择地、被强制性地看到这么多名字,文学从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鬼影重重的世界,我一直都不愿意正面面对这件事情,所以我不断在绕弯路,从电影开始,然后学后现代,学艺术史,甚至去学商业,我一直在回避文学这个事实。但是发现每一个路径都指向了表达的欲望。我发现原来文学就是那个我不得不跟它相伴的鬼影,就坦白接受这个事实。克服这个障碍之后,就发现自己可以勇敢下笔去写小说了。”

远子很早就有了写作的想法,但一直不敢去下笔,因为之前读的经典文学太多了,做了文学网站的编辑之后,他发现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从自己的经验或者看到的事实来出发的,更多其实是在模仿文学史里面的作品,有的时候很难看到现实的影子。你就发现,你每天看的这些东西都是这样的,他们一直不停写,在不停地产出,一点都不羞愧,我们好像也可以做一点类似的事情。这个经历是对自己的伤害,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安慰。”

写作与时代:如此深刻地嵌入这个时代,却又如此格格不入梁文道与四位评委老师回顾评奖过程

梁文道与四位评委老师回顾评奖过程

戴锦华老师也长期关心网络文学,“总体来说网络写作是新媒体下呈现的一种天然资本化和市场化的写作方式。在那种写作方式当中,读者、作者、文本,文本之外都已经丧失了清晰的边界。阅读那些小说的时候,我遭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逻辑、价值世界,让我体认对于我来说已经极度陌生和仍然处于激变之中的世界。”面对严肃作品是否仍有可读性的问题,她谦称自己进入文坛的唯一资本是资深读者的身份,“如果说不凭借故事,不凭借叙事,文学仍然可能拥有可读性,我们就要问的是,叙事是什么?人类是不是仍然需要说书人?故事在哪里?是不是已经转移到诸如网络文学那样一种通俗性的写作当中去了?所有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但当你遇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时候,你心明肚知,这时候所有的标准都无效了,所有的区隔都消失了。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具有可读性,只不过这种可读性它本身不能约定俗成的,不能被定义。”

贾樟柯老师也通过视频发来了评奖过程中的感受:“我还是比较着重青年一代的作家跟现实的关系,以及他们透过文字处理现实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现实中,喜怒哀乐都跟它有关,但并不一定有能力去感受这种现实,不一定能有能力透过我们的媒介有力、准确地传达出来。今年的五部入选的小说,不论形式如何,但都指向于个人、个体跟现实之间的关系。这几年有一种说法,说文学衰落了,所以中国电影也衰落了。这个我不认可,因为文学并没有衰弱,可能是因为文学更加的文学化,更加难以改编成电影,因为坚持了文学的本体。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欣喜地看到文学有巨大的创造力,特别是感知现实生存的能力,以及从形式到内容的准确性。作为导演,从这些作品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黄子平老师重提“同时代人”的概念,认为在时代断裂时会出现文学运动,作家作为运动的一分子是成批出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十九世纪的俄国、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拉丁美洲、但在今天这个原子化的时代,作家是一个个地出现的,“五个入围的青年作家几乎是走了不同的道路来到文学这里,他们特别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那种原子化的趋向,他们确实比我们那个时代更孤独,更孤单。同时代人的重要界定就是他是如此深刻地嵌入到这个时代里头,但是又被撕裂的时代弄得他有点格格不入,不在时代之外,但是到处显得不合时宜,所以才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黑暗的光。”

张大春老师引用列维-斯特劳斯在八十年代的话,“日后听众在听披头士的时候,会有十八、十九世纪的人听到贝多芬的音乐的感受”,借此展开自己对文学与时代、地域的感受:“当我们在面对各种文学形式,包括通俗的甚至庸俗的,或者是严肃的,或者是属于文化产业的,或者是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跟创造理想的,坦白说我们大概都要有一种对于历史、对于文化整体环境的结构性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难道不能分辨在我们同时代的确有经典吗?从这个时间性的问题切到地域性的问题,所有的文学研究者大概都知道,有一种小说叫做风俗小说或者地域小说,小说脱离不了地域,就像小说脱离不了个人,或者是大家熟悉的文化环境。但动人的小说永远超越这个风俗,或者在所谓的风俗概念之下还有更丰富的意义,而且往往出类拔萃的各路豪杰总可以超越个别性,让读者看到更多的、更丰富的世界性。”

路内老师在谈及写作者的代际差异时说:“1976年以后,中国的变化非常快,总是有70后、80后、90后,以十年界定一代作家的说法,曾经有说法认为这样的界定是不对的,三、五十年才能算一代作家,我以前也支持这个看法,但是最近一两年我在修正我的看法,确实在中国来讲,十年一代人的视野、观念都会很不一样。中国作家的写作技术、对于人物的塑造、小说的结构都挺稳定的,但观念的不同之处其实还是挺大的。但是这个差异之大,我的也不是坏事,这个差异之大会让我们更好正视自己。一个作家除了面对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面对自我,这个自我的背后可能是更大的经历过修辞的世界。在这种过程中间,重新认知自我,认知那个属于自己那一代人的特征,那些幸运或者不幸的东西,应该说是作家天然的任务,天然的使命。”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介绍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视觉

2019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视觉

在任何领域,青年的参与和活跃度永远是决定该行业是否有前途的重要标志。“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为发掘有潜力的文坛新锐,支持有才华的青年作家,鼓励汉语小说创作而设立的文学奖项,由瑞士高级制表品牌宝珀Blancpain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理想国联合主办。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出版品牌,理想国一直致力于发掘中文世界最好的书写者,赋予有思想的文字以有尊严的出版,想象书籍的另一种可能。木心、白先勇、西西、张大春……这些作家的文字历久弥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宇宙。理想国坚持出版时间长河中的文学经典,同时又汇集当下最具活力和思考力的青年作家群,他们以多元的写作、开放的见解关怀眼下人类的处境。

作为创始于1735年的高级瑞士腕表品牌,宝珀已有284年的历史。“经典时计的缔造者”,对于时计的“经典”的理解是,超越物质,归于信念、审美与人性。“缔造”则意味着,在漫长时光中的坚持,为了每一枚腕表的结构、细节乃至主题,运用灵感与技艺、付出毅力与耐心,为了顶级的品质标准,不惧推翻、重来。这,与经典文学的内核及其创作过程,享有一致性。文学,是时间的延长线。“宝珀”+“理想国”=“恒长坚持在写作上的青年文学”。

青年的参与和活跃度永远是决定该行业是否有前途的重要标志。在文学创作领域,有才华的青年作家需要一个机遇,文学出版平台需要发掘有潜力的作者,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当代经典作家中,许多人在青年时期被发掘和认可,青年文学奖对他们意义非凡。如奈保尔、库切和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都曾获“布克奖”荣誉,并于成熟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日本重要作家如远藤周作、大江健三郎和村上龙也曾在青年时期获得“芥川奖”肯定。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对青年作家而言,文学写作乃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路,这一文学奖项衷心期盼寻找一笔一划如手艺人般炼字的未来希望。

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短名单

《冬泳》班宇

《正午时踏进光焰》郭爽

《八部半》黄昱宁

《黑色小说》杨好

《白日漫游》远子

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初选长名单

《冬泳》班宇

《正午时踏进光焰》郭爽

《八部半》黄昱宁

《无中生有》刘天昭

《黑色小说》杨好

《一瓣河川》雨楼清歌

《故乡》余松

《白日漫游》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