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影响深远,为传承与丰富艺术作出贡献
【2020年2月7日,瑞士日内瓦讯】2月8日至9日,一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艺 坛领袖及数百名当地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出席于开普敦巴克斯特戏剧中心(Baxter Theatre Centre)举办的庆典活动,向2018至2019年度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Rolex Mentor and 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的艺术大师和艺术新秀致敬,同时欣赏师徒携手创 作的艺术佳作。
创艺推荐资助计划首度在非洲举办闭幕庆典及艺术周末(Arts Weekend)活动,旨在致 敬这片土地孕育的艺坛大师及艺术新秀,其中不乏历届导师及门生。
劳力士于2002年推出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这一国际艺术项目,将崭露头角的艺术新秀与 誉满全球的艺术大师结为师徒,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携手创作。此计划彰显品牌一直以 来秉承的价值观:推动宝贵知识世代延续;矢志追求卓越,缔造成就,力求尽善尽美。 本届的四位门生来自建筑、音乐、舞蹈及文学领域,分获大卫·阿贾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扎基尔·侯赛因(Zakir Hussain)、克里斯朵·派特(Crystal Pite)及科尔姆· 托宾(Colm Tóibín)的悉心指导。
艺术周末期间,各对师徒偕将连同他们丰硕的成果齐聚巴克斯特戏剧中心这个多元文 化荟萃的舞台,呈现包含两场世界首演的一系列公开活动,涵盖座谈会、展览及朗读会 等。此外,亦会举办两场“劳力士对话”(Rolex Conversations):《两极化时代的艺术》 (The Arts in Times of Polarization)与《其它缪斯:别处的灵感》(Other Muses: Inspirations from Elsewhere),由哈佛教授霍米·K·巴巴(Homi K. Bhabha)主持, 另有多位历届导师、门生及世界知名艺术家莅临。其中包括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马友友、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朱丽·泰莫(Julie Taymor)、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崔西·史密斯(Tracy K. Smith)及安娜玛丽· 雅西尔(Annemarie Jacir)等。劳力士艺术周末活动由知名艺术节总监弗如吉娜·泽普 (Fruzsina Szép)策划。
整个艺术周末期间,巴克斯特艺术中心的“黄金之箭”(Golden Arrow)大厅将播放劳力士 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中往届及本届导师与门生的相关影片。
闭幕典礼将于巴克斯特艺术中心主剧场(Main Theatre)举办,当日大会将通过演讲及影 片展示导师与门生于指导期间的交流合作。典礼结束前,劳力士亦会公布2020至2021年 度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导师和门生名单,涵盖电影、戏剧、视觉艺术及开放领域。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总监丽蓓嘉·艾尔文(Rebecca Irvin)表示:“开普敦及巴克斯 特戏剧中心是将最新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推向巅峰的理想之地。非洲一直是艺术家 成长的沃土,这里的艺坛英才推动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再获成功;非洲亦是艺术传承的典 范,这里的伟大艺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时任巴克斯特戏剧中心艺术总监的劳拉·福特 (Lara Foot)即是力证,身为2004至2005年度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戏剧领域门生 的她,如今已将戏剧中心营造为一座举足轻重的艺术殿堂。”
劳力士与知识传播
劳力士秉承品牌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的理念,致力将宝贵知识传 播后世,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别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为劳力士 延续卓越传统的典范。此计划于2002年推出,旨在发掘世界各地不同领域具天赋的年 轻艺术家,让他们与艺坛大师结为师徒,合力创作,并在此期间接受一对一的悉心指导。 劳力士秉持追求卓越、缔造成就、精益求精的品牌传统与理念,让崭露头角的新秀有充 足时间学习、创作及成长。自推出以来,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一直驱使不同世代、文 化及领域的艺术家增进交流,确保世界各地的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承。从二十世纪初创 立伊始,劳力士一直致力于鼓励人们不懈追求恒久卓越,不仅在制表领域孜孜以求,亦全 力支持体育运动、环境保护、探索发现、艺术文化领域的精英人才与活动。
建筑
精彩亮点
玛丽雅姆·卡马拉(Mariam Kamara)与导师大卫·阿贾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同样 坚信非洲建筑应当自成一格,而非简单复制西方的建筑特色。于是,这对师徒兴致高昂 地投入到卡马拉的设计规划中,着手在她的家乡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城市核心地带打造一 处大型文化中心。崭新的项目伴随着重重挑战,而这正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在设计的每 个阶段,大卫爵士不厌其烦地抽丝剥茧,培养卡马拉的概念思维,从而让她自由挥洒创 意灵感。卡马拉说道:“一切问题只要到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我有什么疑问,都能很 快得到解答。”
艺术指导
求学期间,玛丽雅姆·卡马拉就对大卫·阿贾耶爵士的建筑学著作深深着迷,因为这位同 为非洲裔的建筑大师在广阔天地间开辟了一条影响深远的道路。大卫爵士早已决定,不 希望已有建筑设计经验的卡马拉只是闲坐工作室,一味观摩自己工作。相反,他们合作 的项目由卡马拉主导,以她的构想为蓝本,导师只从旁指导。他们计划在公共设施稀少的 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建造一座文化中心,包含五座场馆。该项目已获尼亚美市长批准。而中 心的建设将会是一段漫长的过程,阿贾耶将其比作如攻读博士学位一样。此外,当地社 区亦参与其中。由于项目秉持可持续原则,故需要使用各种当地物料。大卫爵士对卡马拉 进行多方位的指导,倾囊相授其他设计师需要花费数年积累的宝贵知识。但他最重要的 一条教诲是:坚持自我。卡马拉以大卫爵士为典范,秉承导师随时随地授业解惑的无私 精神,向开启创作生涯的尼日尔年轻人提供建议。如果资金到位,她计划于2020年启动 文化中心的建造。
大卫·阿贾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
建筑导师2018−2019 大卫·阿贾耶爵士是当代建筑名师。
他出生于坦桑尼亚的一个加纳家庭,具 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善于使用不同材质并运用雕塑能力,更具备艺术家的 灵敏特质,使他成为享誉国际的建筑家。他于2000年创立阿贾耶建筑事务所 (Adjaye Associates),目前在阿卡拉、纽约及伦敦都设有分公司,承接项目 遍布美国、英国、欧洲、非洲、亚洲及中东。迄今为止,他最重要的作品当属 价值五亿四千万美元隶属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国立非 裔美国人历史及文化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该博物馆坐落于华盛顿国家广场的一端,于2016年下半年开 馆。此博物馆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年度文化盛事,并赢得伦敦设计博物 馆比兹利年度设计大奖(Beazley Design of the Year Award)。他设计的杰 出项目还包括:伦敦公共图书馆(Idea Stores)(2005年);莫斯科斯科尔科 沃管理学院(the Moscow School of Management SKOLKOVO)(2010年); 华盛顿的两座社区图书馆(2014年);纽约哈林区糖山(Sugar Hill)综合社 区大楼(2015年);贝鲁特Aishti基金会(Aishti Foundation)零售及艺术综 合大楼(2015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红宝石现代艺术中心(Ruby City),该中心于10月开馆,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世界最佳景点”。 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位于纽约哈林区的工作室博物馆(Studio Museum); 伦敦新国家大屠杀纪念馆及学习中心(National Holocaust Memorial and Learning Centre);位于曼哈顿威廉道130号 (130 William) 的奢华摩天大楼;隶属于阿 卡拉地区总体规划一部分的加纳国家大教堂(National Cathedral of Ghana); 阿布扎比萨迪亚特岛上的亚伯拉罕家庭住宅(Abrahamic Family House), 一个坐落于民俗游客亭上跨宗教综合建筑群,共包含三座宗教场所:一座清 真寺、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教堂。阿贾耶也因经常与当代艺术家合作进行装 置艺术及展览策划而闻名。最近一次是为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9年) 设 计的加纳自由展馆(Ghana Freedom Pavilion);他亦协助策展人奥奎·恩威佐 (Okwui Enwezor)设计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2015年);其他诸多项目包括: 与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合作的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英国馆中二次 安装的装置艺术作品《触手可及》(Within Reach);提森-博内米萨当代艺术 博物馆(Thyssen-Bornemisza Art)的21世纪馆,用以展示奥拉维尔·利里亚松 (Olafur Eliasson)的投影作品《黑色地平线》(Your Black Horizon)。继2007 年荣获官佐勋章(OBE),阿贾耶于2017年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爵。同 年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他获奖无数,包括 2011年迈阿密设计展年度艺术家及2013年华尔街日报创新奖。
玛丽雅姆·卡马拉(MARIAM KAMARA)
建筑门生2018−2019
尼日尔出生的建筑师玛丽雅姆·卡马拉(Mariam Kamara)致力于设计赋予社区更多 功能的空间与建筑。她曾承接非洲多个城市的住宅、公共及商业项目,积极探索新的建 筑形态,采用融合当地技术的创新做法。她从12岁起就梦想成为一位建筑师,但其后 在美国求学期间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以一名软件工程师开启其职业生涯。2013年, 她获得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建筑硕士学位,并成为西雅图建筑师团体united4design 的创始成员之一。2014年,她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及研究工作室“开创工作室”(atelier masōmī),完成了一系列公共、文化、住宅、商业及城市设计项目。其中,尼日尔的丹达吉 宗教与世俗文化综合体(Religious-Secular Complex of Dandaji)尤为瞩目。这一文化 合作项目赢得了2017年拉法基豪瑞可持续建筑设计大奖赛非洲及中东组别金奖(2017 Gold LafargeHolcim Award for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以及2018年拉法基 豪瑞可持续建筑设计大奖赛全球可持续建筑银奖(2018 Silver Global LafargeHolcim Award for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此外,她还担任布朗大学城市研究方向的客座 副教授,并不时担任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的建筑评论员。卡马拉是2019年克劳斯亲 王奖(Prince Claus Awards)得主,因对社会的积极贡献而受此表彰。
玛丽雅姆·卡马拉
“ 他(大卫爵士)愿意在百忙中抽空指导,这份慷慨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每当我提出疑问及需要建议时, 他总会耐心指导,为我排忧解难。这一切都让我获益良多,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历程。”
“ 于我而言,这(接受指导的经历)可谓是我的建筑师生涯和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事情。” 大卫·阿贾耶爵士 “ 选择玛丽雅姆作门生,是因为我对她的工作重心以及她开辟崭新未来的能力很感兴趣。”
“ 合作过程中,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二十一世纪为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但玛丽雅姆所拥有 的活力充满了希望。
舞蹈
精彩亮点
指导伊始,嘻哈舞者柯迪亚·图蕾(Khoudia Touré)就对导师克里斯托·皮特(Crystal Pite)的编舞赞不绝口。图蕾渐渐地沉浸于派特那富有想象力和戏剧张力的世界,孜孜不 卷地观察着各种舞蹈及其表演技巧,继而开始接触派特创办的知名舞团基德皮沃(Kidd Pivot),以及了解舞团的舞者、编舞师和技术人员的工作,为图蕾打开了“崭新的视角”。 展开艺术指导后,图蕾的舞蹈计划亦进行得如火如荼,包括在导师指点下创作独舞,以及 应邀指导其他舞者,特别是来自家乡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街舞人才。
艺术指导
塞内加尔先锋嘻哈舞者柯迪亚·图蕾在家乡展开了自己的舞蹈事业。2014至2016年间, 她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苏努街头计划(SUNU Street),为塞内加尔的年轻人提供专业 舞蹈培训。如今,她成为达喀尔街舞团黑海舞蹈团(Compagnie La Mer Noire)的先驱 成员之一,该舞团是塞内加尔为数不多的嘻哈舞团。后来,在舞蹈事业停滞不前的时候, 她有幸被选拔出来参加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谈到被知名现代舞蹈家克里斯朵·派特所青 睐,图蕾表示:“这个机会出现于我的事业瓶颈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派特一直为世界 知名戏剧及歌剧编舞,如果将街舞与之对比,两者既有相似,亦有不同。派特指:“虽然我 们一个是舞者,一个是编舞家,但我们却有颇多共通的爱好,包括舞蹈中的分离技巧。” 图蕾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包括经营舞团的经验、舞蹈创作的过程(从单纯 的构想到成熟的作品),以及在其他舞蹈形式中运用身体的技巧。同时,她亦参与导师及 其基德皮沃舞团的舞蹈表演。这样一来,她的“舞蹈语言”大为拓展,舞蹈内容亦更加丰 富。图蕾极为珍视两年指导时光中的每分每秒,她勤做笔记,希望能将所学所获传授给塞 内加尔的其他舞者。如果用一个词总结这段指导历程,她会选择:“蜕变”。
克里斯朵·派特(CRYSTAL PITE)
舞蹈导师2018−2019
克里斯朵・派特是当代最受追捧的编舞家之一。她的作品大气磅礴,有力地向观众传 达其热烈的思想情感,将感人故事娓娓道来,戏剧感强烈、幽默风趣,具有创新精神。 她在加拿大西海岸出生长大,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编舞家,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 设计并创造自己的舞蹈题材。她于17岁时加入温哥华卑诗芭蕾舞团(Ballet British Columbia),两年后,即1990年,她正式开始其职业编舞生涯。1988年至2001年,派特 是卑诗芭蕾舞团的一员,随后与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lett Frankfurt)合作五年, 接受 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的指导。她于2002年在温哥华成立了自己的舞团基 德皮沃舞团(Kidd Pivot),将动作、原创音乐、文字和丰富的视觉设计相互结合,其作品 《黑暗的事物》(Dark Matters)和《迷失的行动》(Lost Action)备受赞誉。2010至 2012年期间,基德皮沃舞团与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家之家合作,派特借此机会创作并巡回 演出了《你的表演》(The You Show) 及《暴风雨副本》(The Tempest Replica)。2013年, 她被任命为萨德勒韦尔斯剧院(Sadler’s Wells)驻团艺术家。她与编剧兼演员乔 纳森·杨(Jonathan Young)联合创作了《爱与痛的练习曲》(Betroffenheit, 2015年), 这也是她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就此奠定她当代主要编舞家的地位。除了继续基德皮沃 舞团的工作外,派特还以联合编舞身份为荷兰舞蹈剧场(Nederlands Dans Theater 1) 编舞,也为瑞典卡尔伯格芭蕾舞团(Cullberg Ballet)及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Paris Opera Ballet)等行内知名团体创作了50多部作品。2017年3月,英国皇家芭蕾舞团 (Royal Ballet )在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进行了一部讲述关于难民困境的作品 ─《飞行图腾》(Flight Pattern)的全球首演。派特获奖项无数,包括2015年劳伦斯·奥 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 Award)舞蹈杰出成就奖;2017年,她凭借巴黎歌剧院芭蕾舞 剧《四季卡农》(The Seasons’ Canon)获得贝诺瓦舞蹈奖(Benois de la Danse)最佳 编舞奖。2018年,她凭借《飞行图腾》在皇家歌剧院获得奥利维尔奖之最佳新舞蹈制作 奖及蒙特利尔舞蹈大奖(Grand Prix de la danse de Montréal)。
柯迪亚·图蕾(KHOUDIA TOURÉ)
舞蹈门生2018−2019
来自塞内加尔的街头舞者、表演者及编舞师柯迪亚・图蕾是“地下”街舞界的领军人物, 以她对舞蹈的热情、富有冒险精神并积极致力于丰富非洲舞蹈而闻名。图蕾自六岁起便 开始跳舞,在回到非洲塞内加尔前,她曾留学法国、英国及西班牙。她是“苏努街头计划” (Sunu Street project)的共同创始人及项目经理(2014至2016年)。这一计划由欧盟出 资,旨在为资源不足的塞内加尔青年提供专业舞蹈与表演艺术教育。她与编舞师阿依达・ 科梅蕾诺·迪亚兹(Aïda Colmenero Dïaz)在“她的诗篇”(She Poems)项目中合作, 帮助来自非洲各个国家的女艺术家提升自我。自2016年,图蕾作为一家在达喀尔的嘻哈 舞团“黑海舞蹈团”(Compagnie La Mer Noire)的创始成员,担任编舞师及表演者。黑 海舞蹈团是少数在塞内加尔依然活跃的专业舞团,更凭借作品及艺术项目产生超越国界 的广泛影响。图蕾还成立了非营利协会Association Magg’ando以回馈社区,帮助促进 塞内加尔街舞发展。除此之外,她亦是一位自由职业艺术总监,更在多个国际街舞大赛中 获奖,包括在2018年12月首次在非洲阿比让国际嘻哈比赛“Juste Debout”举办的预选 赛中突围而出。
柯迪亚·图蕾
“ 从克里斯朵身上得到丰富的收获,藉以开拓思维、发掘新想法、以全新方式尝试看待及处理事物, 以及探索各种可在实践中可以效仿、改进和挑战的部分。”
“ 对我来说,(这段接受指导的经历)无疑是我人生及舞蹈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改变了我的一生。”
克里斯朵·派特
“ 有柯迪亚在身边,让我能够以不同的角度观看自己。一切都被放大、被强化了,有时甚至有对立 的感觉。”
“ 选择门生时,我希望找到以舞蹈影响公众的人物,我觉得她(柯迪亚)正在这样做。柯迪亚实在令人感 到不可思议。”
文学
精彩亮点
小说创作是一门尤为注重深思熟虑的艺术类别,但考林·拜瑞特(Colin Barrett)并不孤 单,他有幸获得享负盛名的作家兼公共知识分子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的指导。通 过在纽约(托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及西班牙(托宾每年夏天的必去之地)的公开朗读 会、学生研讨会及各种讨论等机会,这一指导项目将拜瑞特侧重自省的写作触及了广大的 受众群体。拜瑞特创作首部小说《英格兰兄弟》(The English Brothers)时,从托宾的 慷慨建议中获益良多。拜瑞特发现,托宾在准备新戏剧《苍白的姐妹》(Pale Sister)的同 时还承担多个项目。受此鼓舞,他获得启发,并在寻求艺术合作的同时尝试新体裁创作。
艺术指导
年轻的爱尔兰作家考林·拜瑞特与魅力不凡的爱尔兰当代知名小说家科尔姆·托宾结成师 徒。托宾的文学经历十分丰富,包括一系列文学奖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教职以及多部非 同凡响的小说,主题涉及当代爱尔兰生活、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以及英美作家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的生活。尽管拜瑞特已发表一部短篇故事集,仍不免心生胆怯,但只要 平易近人的托宾一出现,这种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指导开始前,拜瑞特正在埋头创作 小说,与托宾的合作可谓恰逢其时。他们一同交流写作的基本要素、展开小说视角的方式 以及其他创作技巧。拜瑞特表示,他的导师从不墨守成规。“他总是给我留下自由创作的 空间,但如果我有任何需要或疑虑,他也会随时提供帮助。”最后,这位门生补充道:“即 使你有导师或一队人马的帮助,你也还是要回到房间,独立创作。”指导结束时,拜瑞特 成功完成了其首部小说创作。他指出托宾的慷慨大度同样值得铭记:“与托宾共度的时光 弥足珍贵,哪怕只有一周的时间,能够见识到一位以艺术滋养创作、充实生活的人如何潜 心创作,让我获益匪浅。”
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
文学导师2018−2019
科尔姆·托宾,当代知名小说家、短篇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记者及评论家。托 宾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描绘爱尔兰社会、流亡生活、创造过程以及对个人身份的认可 及维护,展现了他广泛的好奇心与艺术情操。托宾直言,在他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 科西的家里,沉默是常态,他写作的动机也来源于此。他12岁时父亲过世,他决心开始写 作。《海明威小说集》(The Essential Hemingway)对他影响深远,他从此对西班牙深 深着迷,1975年从柏林大学学院毕业后,随即前往巴塞罗那居住。1978年,他返回爱尔 兰,在《都柏林》(In Dublin)及《麦吉尔》(Magill)工作,担任记者兼杂志编辑,同时亦 为其他刊物工作。其间他以记者的身份游历非洲及南美洲,之后开始小说写作生涯。1990 年他发表其小说处女作《南方》(The South);随后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黑水灯塔船》 (The Blackwater Lightship,1999);他的第五部作品《大师》(The Master,2004) 以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生平为蓝本进行二次创作,多次获奖。他近期作品包括 广受好评的《布鲁克林》(Brooklyn,2009),荣获英国柯斯达年度小说奖(Costa Novel of the Year),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爱在他乡》更荣获奥斯卡提名;《玛利亚的自白》(The Testament of Mary,2012)荣获东尼奖提名;第八本小说《诺拉·韦伯斯特》(Nora Webster,2014);评论《关于伊丽莎白·毕肖普》(On Elizabeth Bishop,2015)。 他最新作品包括《煊赫之家》(House of Names,2017);探讨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 的三位作家的作品《疯狂、恶劣、危险:王尔德、叶芝和乔伊斯的父亲们》(Mad, Bad, Dangerous to Know: The Fathers of Wilde, Yeats and Joyce,2018)。2019年, 两部由托宾编写的舞台剧全球首次上演:《冬天之旅》(Winter Journey),托宾编剧,意 大利作曲家鲁多维科·伊诺第(Ludovico Einaudi)谱曲; 《苍白的姐妹》 (Pale Sister), 一则关于安提戈涅的神话。托宾三次入围布克奖(Booker Prize),其他荣誉包括2006 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2011年 爱尔兰笔会文学奖(Irish PEN Award for Literature)、2015年豪森登奖(Hawthornden Prize)、2019年伦敦《泰晤士报》杰出文学奖。托宾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更有三 本著作阐述其杰出贡献。他也是《伦敦书评》的特约编辑。托宾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他亦 于诸多大学兼任客座教授,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曼彻斯特大学任职。目 前他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并于2017年被利物浦大学任命为名誉校长。
考林·拜瑞特(COLIN BARRETT)
文学门生2018−2019
文学新秀考林·拜瑞特以其隽永风格、情感智慧与黑色幽默而为人所知,并凭借个人首部 短篇小说集《格兰贝的年轻人》(Young Skins),先后赢得三个文学奖项。此书最初于 2013年由独立出版商Stinging Fly Press出版,描绘了拜瑞特从小生活的爱尔兰梅奥郡 小城镇中发生的系列故事,2014年荣获英国与爱尔兰的三大文学奖项:弗兰克·奥康纳国 际短篇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鲁尼爱尔兰文学 奖(Rooney Prize for Irish Literature)及伦敦《卫报》首作奖(London 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这本书获英国与美国主要出版商发行,共翻译成六种语言,广受《纽约时 报》及《纽约客》等主要出版物的赞誉。拜瑞特自幼一心想要成为作家,后于都柏林大学 学院修读创意写作,最近完成了其首部小说《英格兰兄弟》(The English Brothers)。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让拜瑞特获得宝贵机会,向同样在笔下描写爱尔兰生活的作家 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学习。
考林·拜瑞特
“ 科尔姆对整个(艺术指导)的态度非常开明。他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关注尊卑之别,但他关心我的 创作,会亲切地询问我:‘你希望从中收获什么?我能提供哪些帮助?”
“ (当开始接受指导时)我的小说创作已经开始,但当时我遇到了困难,陷入瓶颈。遇到科尔姆后,他教 会我集中注意力。而我借此获得了认同感,建立起自信心,开始觉得:‘我的作品受到认可了。”
科尔姆·托宾
“ 我认为指导门生对双方均有裨益,相信一定有人感同身受,过程中导师同样有所收获。”
“ 导师与门生教学相长,亦能加深双方的了解。如果(你的艺术创作)刚刚起步,这一点尤为关键,尤其 知道有人真正关心你的创作是非常重要。”
“ 考林的阅读量很丰富,每次他读到一本最新出版的小说时,就会来问我:‘您觉得如何?’这种交流就 像两个男人谈论足球,分享对文学游戏里不同选手的看法,友谊渐渐便形成。”
音乐
精彩亮点
“借着这次机会,我见证了他驾驭人生的奥秘,从时间管理到创作理念,均令我大开 眼界。”美国鼓手马库斯·吉尔摩(Marcus Gilmore)这样评价他的导师扎基尔·侯赛因 (Zakir Hussain)。他的导师是位印度打击乐大师,精通塔不拉鼓演奏,造诣精湛。两位 音乐家的表演行程都分外紧凑,但由于同属一个音乐圈,他们亦不乏见面、观察及聆听的 机会。这对师徒已经同台演出数次,其中三次在印度,一次在摩洛哥。在导师的不懈督促 下,吉尔摩完成了他的首部管弦乐曲创作。
艺术指导
马库斯·吉尔摩出生于富传奇色彩的音乐世家,自幼便开始练习架子鼓。从有记忆起,音 乐一直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与经典印度乐器塔不拉鼓演奏大师的合作可谓成果 丰硕、意义非凡。尽管架子鼓与塔不拉鼓来源各异,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打击乐 器,经常需要演奏者即兴表演。正如侯赛因所言:“节奏是举世共通的”。指导计划一开 始,侯赛因就发现他的门生才华横溢,决意帮助吉尔摩加强自信心。导师指出,吉尔摩在 学艺期间订下了要谱出首部管弦乐曲的目标,要达成目标,树立信心至关重要。在侯赛因 的帮助下,吉尔摩终于如愿以偿。“侯赛因创作(音乐)经验丰富,可以为我提供建议,助 我得窥门径。他学识渊博又富于行动力。”吉尔摩如此评价。吉尔摩为获得“当代传奇”的 悉心指导而感到兴奋,然而,侯赛因则认为吉尔摩拥有丰富节奏语言、孜孜不断地吸收新 知识的本领,一直迈向“一流音乐家”的路上。侯赛因对这段指导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是智慧,”吉尔摩回答。
扎基尔·侯赛因(ZAKIR HUSSAIN)
音乐导师2018−2019
扎基尔·侯赛因是当今最受尊敬的音乐家之一,更被誉为世上最出色的塔不拉鼓手,他 精通这种打击乐器,造诣精湛,令此传统艺术超越文化与国界。侯赛因生于印度,是一位 演奏家、作曲家、演员兼制作人,这位艺术大师被视为当代世界音乐进程的总舵手,他的 音乐影响了至少四代人。侯赛因是公认的天才儿童,父亲是印度塔布拉传奇鼓手阿拉· 拉哈(Alla Rakha)。他追随父亲的步伐,十二岁开始登台表演。1970年,侯赛因在美国 华盛顿大学完成音乐课程后,开始与多位杰出艺术家合作,包括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及马友友。1980年代初,侯赛因开始投身 于电影创作,在多部电影中出演,并创作电影配乐,包括《热与尘》(Heat and Dust, 1983)。1987年,他推出首张个人专辑 《音乐创作》(Making Music,1987),被誉为最 激励人心、洗涤灵魂,巧妙融合东西方风格的音乐专辑。1992年,侯赛因创建“时刻! 唱 片”公司(Moment! Records)。他推出的专辑《行星鼓乐》(Planet Drum),于同年赢 得他的首座格莱美年度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侯赛因获奖无数,包括两座格莱美奖、印 度政府授予的莲花士勋章 (1988)及莲花装勋章(2002)。1999年,他获得美国国家遗 产奖,这是褒奖在传统艺术领域中获得杰出成就的至高荣誉。2016年,侯赛因与其他世 界顶级爵士乐家、世界及跨界音乐家们受奥巴马总统邀请,于白宫举行的国际爵士日群星 璀璨全球音乐会(All-Star Global Concert)上演出。2017年1月,他于旧金山的爵士乐 盛典上获终身成就奖。2019年11月,他获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授予名誉博士头衔。侯 赛因同时亦是普林斯顿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教授。他说道:“和年轻音乐家在一起,激发了 我的创作灵感并得到新的突破,我获益良多。”2018年,他的口述回忆录《音乐人生》(A Life in Music)出版。
马库斯·吉尔摩(MARCUS GILMORE)
音乐门生2018−2019
来自美国的音乐人及作曲家马库斯·吉尔摩凭借过人天赋脱颖而出,获得爵士钢琴家、作 曲家兼哈佛大学音乐系教授维杰·艾尔(Vijay Iyer)的赞誉——“一个具有惊人创新力的 鼓手,拥有宽广的胸怀,精湛的技艺和令人惊讶的灵敏双耳”。教授评价道:“马库斯能够 以鼓声传达所思所想。”马库斯在10岁时拥有了第一套架子鼓,即展现出超出常人的音乐 天赋。他自幼便受其祖父——传奇鼓手罗伊·海恩斯(Roy Haynes)及其音乐世家的影 响。他先后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及曼哈顿音乐学院精研乐艺,其后即与契克·柯利亚(Chick Corea)、斯蒂夫·科勒曼(Steve Coleman)及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等众 多著名音乐家在全球各地的知名舞台同台表演。吉尔摩不仅是纽约广受欢迎的鼓手之一, 最近更一直专注于带领乐团提升音质并录制更多唱片,包括其首张个人专辑。同时,他亦 致力于创作更多音乐作品,例如在其导师扎基尔·侯赛因(Zakir Hussain)指导下创作完 成了首支管弦乐队曲目。
马库斯·吉尔摩
“ (与扎基尔·侯赛因一同演出)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在印度的合奏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是从未有过的 体验。”
“ 他(扎基尔·侯赛因)有那么点圣人的味道,全身似乎围绕着某种光环。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不舍得移 开视线!”
扎基尔·侯赛因
“ 过去几年,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富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甚至音乐奇才,然后引領他坚定不移地追求 音乐事业。我想我们已经做到了。”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
继往开来
劳力士始终不遗余力地支持全球艺术与文化发展,秉承品牌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 (Hans Wilsdorf)的愿景及价值观。从品牌创立之初,这位企业家兼慈善家已致力于推 动劳力士在品牌活动中追求卓越、缔造成就、精益求精。劳力士重视知识传播,不仅在制 表领域传承不息,亦全力支艺术及文化领域的人才培育。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Rolex Mentor and 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于2002年面世, 以助力宝贵知识代代相传为使命。计划的理念主张艺术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整体,是数代 人丰富经验的荟萃,所有艺术家皆受惠于前人的智慧结晶。
此资助计划别具一格,为艺术新秀提供充足时间学习、创作及成长,致力于艺术领域培育 卓越人才,协助英才更上一层楼。
创艺推荐资助计划
劳力士秉承品牌尊崇杰出个人成就的传统,为才华横溢的艺坛新秀提供宝贵机会,令其与 各领域艺术大师结为师徒,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对一指导、进行创意合作。这段合作交流 的时光成效显著,同时激发了师生双方的艺术创作灵感。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涵盖多个艺术领域,包括建筑、舞蹈、电影、文学、音乐、戏剧及视 觉艺术。在其他艺术领域或跨领域中亦有机会进行“开放领域”的艺术指导,指导时段会按 各门艺术领域交替分配。在2018至2019年度,会先进行建筑、舞蹈、文学及音乐指导。而 在2020至2021年度,则推出电影、戏剧、视觉艺术及待定的第八门开放领域的相关指导。
劳力士要求导师和门生在两年的指导期内,进行不少于六星期的互动。通常他们交流的时 间会比要求更长。本计划鼓励参加者制定计划,藉以持续合作建立紧密联系,且这份情谊 通常延续至指导期结束后。导师与门生的互动形式并无任何限制,双方可自由决定地点、 方式和时间。门生在导师的建议和支持下,自行选定具体项目进行。在指导期结束前,劳 力士会邀请参与者及嘉宾出席公开周末庆典活动,向各组师徒所获的成就致意。而本年 度庆典活动地点将设于开普敦。
导师和门生的甄选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架构明确,每隔两年便会从杰出艺术家和艺术从业人士组成顾 问团(每届轮换),推荐著名艺术大师成为导师人选。当艺术家同意担任导师后,劳力士 便会连同各位导师确立门生人选的准则。
年轻艺术家不能直接提交申请。劳力士会为每门艺术设立由资深专家组成的提名小组, 负责从世界各地发掘符合导师要求的门生人选。为确保过程公正,提名小组成员在选拔 期间都必须匿名参与。各提名小组负责推荐所属领域的人选,劳力士则邀请候选者递交 申请。提名小组审视所有申请后,将会选出三至四名最终入围者。最后,由劳力士安排与 导师见面,由导师各自挑选一位门生。
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影响
历届门生一致认同,整个过程不仅提供了实践指导,亦令他们大开眼界、领悟深刻。不少 门生更指出,本计划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他们表示,计划加深了他们对本门艺术的认识, 摆脱固有的创作思维,提升了他们的信心和国际形象,同时促进了他们与各地艺坛人士 的联系。
门生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各有不同:有人创作了一部新小说,有人创作出全新舞台作品,有 人在导师的舞蹈团中发展其事业,亦有门生与导师共同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等。本计划影 响深远,惠及年轻门生的未来发展;劳力士亦会继续与每名门生保持联系,并跟进他们 的事业动向。除一系列的成果外,往届部分劳力士门生亦获任命为各大剧团的艺术总监, 部分作品更于威尼斯艺术双年展(Venice Art Biennale)及国际建筑展(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等全球知名展览中亮相。此外,亦有门生(崔西·史密斯,Tracy K. Smith)荣获美国桂冠诗人。
传授知识
许多师徒在指导期结束后仍继续保持交流,部分更在不同的艺术项目合作中建立了长 久的友谊。不少门生亦与计划中其他类别的门生合作,从不同艺术领域的同侪身上获得 灵感并接受他们的挑战。历届门生往往受自身的学艺经历所启发,继而指导其他年轻艺 术家,这亦是传授知识的一大典范。
全球创作群体
近二十年来,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不断扩大,演变成一个云集全球艺术人才的社群, 涵盖不同世代、文化及领域。具体而言,自计划开展以来,来自107个国家约1,200名年轻 艺术家获提名参加,并因此引起各界专家的关注。共有253名重要人物提名年轻艺术家 并确定最终入围门生人选,另有123名艺术大师和创作翘楚曾担任本计划顾问。目前,已 有54位艺术家担任导师,他们从36个国家遴选出54位门生。这个全球创作群体的发展 实是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最高成就之一。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影响力有增无减,彰显品牌矢志不渝推动知识薪火相传的 决心。
艺坛大师
54位蜚声全球的导师倾注宝贵时间与出众才华,襄助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他们分 别是:大卫·阿贾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玛格丽特·爱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已故)、塔哈尔·本·杰伦(Tahar Ben Jelloun)、 特丽莎·布朗(Trisha Brown,已故)、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已故)、 戴维·奇普菲尔德爵士(Sir David Chipperfield)、米亚·科托(Mia Couto)、阿方 索·卡隆(Alfonso Cuarón)、柯林·戴维斯爵士(Sir Colin Davis,已故)、安娜·特蕾 莎·德·基尔斯梅克(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布莱恩·伊诺(Brian Eno)、汉斯·马格卢斯·恩岑斯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史蒂芬·弗莱尔斯(Stephen Frears)、吉尔伯托·吉尔(Gilberto Gil)、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亚历桑 德罗·冈萨雷斯·伊纳利图(Alejandro G. Iñárritu)、彼得·霍尔爵士(Sir Peter Hall, 已故)、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丽贝卡·洪(Rebecca Horn)、扎基尔·侯 赛因(Zakir Hussain)、琼·乔纳斯(Joan Jonas)、安尼施·卡普尔爵士(Sir AnishKapoor)、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依利·基利安(Jiří Kylián)、罗伯 特·勒帕吉(Robert Lepage)、林怀民、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已故)、沃尔 特·默奇(Walter Murch)、欧汉·纳哈林(Ohad Naharin)、米拉·奈尔(Mira Nair)、 尤索·恩多(Youssou N’Dour)、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已故)、迈克尔·翁达杰 (Michael Ondaatje)、克里斯朵·派特(Crystal Pite)、阿列克谢·拉特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凯娅·萨莉雅霍(Kaija Saariaho)、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ars)、阿尔瓦罗·西萨(Álvaro Siza)、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朱丽·泰莫(Julie Taymor)、勅使川原三郎 (Saburo Teshigawara)、珍妮花·蒂普顿(Jennifer Tipton)、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凯特·瓦尔克(Kate Valk)、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张艺谋、平夏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及彼 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