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

周冬雨 无限流动,无限自由 | 嘉人封面

来源:嘉人网
周冬雨 无限流动,无限自由 | 嘉人封面

自2010年主演第一部人生作品《山楂树之恋》

便获得多个奖项之后

十年过去,再面对凭借电影《少年的你》

获得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获奖消息时

周冬雨内心平静

出道十年,她越来越多地关注一些

演戏间隙观察到的、生活中感受到的

平凡而“无用”的事情

这些无用正在帮她打通更多的人生面向

她由着感官自然兴起

觉得流动而自由

接受嘉人采访的那天,周冬雨凭借电影《少年的你》获得了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彼时的她是在横店正吊着威亚拍戏的时候,收到了《少年的你》造型设计师吴里璐发来的消息,“她今天也入围了。她说,你在山里拍戏,我怕你不知道这个消息,跟我说我入围了,我说好。我知道了。”

这是周冬雨在横店度过的第114天,一个炙热的夏天悄然过去了。夏天在她的身上也留下了痕迹,她在微博上晒出了手被晒黑的前后对比图,这会儿正开始调侃自己,“一个夏天晒出了一双黑色手套,视觉上挺有冲击力的,有一种军训黑的感觉,只要露出的地方都晒得挺明显的。”

越来越多个夏天,她都喜欢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季节带来的变化,也为自己的“狠”和耐热感到自豪。“一个藿香正气都没有喝过,撑到了今天。为自己的免疫力感到自豪!”她觉得这或许源于自己的懒,亦或者可以称之为洒脱,“是应该用‘洒脱’吗?哈哈。”

《千古玦尘》连续拍摄三月有余了,这是周冬雨第一次出演古装仙侠戏,第一次尝试古装甜偶剧,也是第一次每天穿着层层叠叠的纱质戏服频繁地吊着威亚在空中飞来飞去。在塑造多个或古灵精怪或坚韧隐忍的银幕角色后,这回,她想简单地体验一把修仙的感觉。“因为仙侠嘛,没拍过,就想试试。”

刚进组的时候,她觉得难,过去的表演经历很多都用不上。“仙侠有一套自己的表演体系,刚一开始,我可能因为完全没有接触过仙侠的这些表演方式,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和表演,对身姿、礼仪都要做到非常极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体验,”适应了一周,她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开辟了自己另一套表演的道路。”她现在变得更为精准,老练地赋予角色内核,“以达到导演的要求为目标。”

令周冬雨没想到的是,吊威亚变得像日常一般频繁。“有时候,一吊要吊一天。幸运的话,只吊半天。”长时间吊威亚,也带来了额外惊喜,“我本来已经消失了的腹肌,因为吊威亚,重新又回来了。那天,我一看自己的肚子,咦,我说我怎么又有腹肌了,我一想,肯定是吊威亚的功劳。因为在上面的时候,你要全身收紧,加上我以前是练体操的,所以我就更懂得用核心(肌肉群)去发力,对健身挺有帮助的。”

这一份绝大多数人都不可复制的“健身经验”,也滋生出巨大的恐惧——周冬雨恐高。有一次,突然被吊了十几米高,她本能闭上眼睛去获得内心的安全感,“闭眼有助于减少害怕。”

“可是你一睁开眼的时候,会觉得更恐怖吗?”

“对,我闭上眼睛,导演跟我说,你睁开,我说我害怕,我不太行。”十几岁的时候,她喜欢刺激,去游乐园专选跳楼机、激流勇进这一类的刺激游戏项目,随着时间的叠加,她明显感知到了自己正在发生变化。“我恐高挺严重的,尤其快速自由落体,我会很害怕。你知道吗?就是一种生理状态所以,慢慢往下放会好一点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年龄越来越大,胆子反而越来越小。”

十七八岁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能克服,劝着自己去挑战本能的恐惧“但玩第二次,我会吐,也能玩,就是心脏会有压力。”现在,她开始接受这份恐惧,“越长大越害怕,我现在看着别人坐我都心惊胆战。”

私底下,她也很爱看武侠片,《卧虎藏龙》和《英雄》是反复看过的电影,刀光剑影下的侠义精神和江湖深远的理想主义吸引着她。前一阵,朋友送来了好几套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我记得还有《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原来一直喜欢看武侠电影,最近准备读点小说,去看看电影人物和原著的差异,得慢慢研究。”

也因为拍摄《千古玦尘》,大量的古文台词让周冬雨的说话习惯有了些许改变,她正在融入一个新语境。“我现在都不说‘为什么’,而是说‘为何’。”她觉得一方面方便记忆台词,另一方面也对诗词有了更多感受。“就像那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前只是觉得很有气魄,现在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出道十年,周冬雨拿下诸多影后奖项,在8月底公开的《2020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里位列前三,跻身成为90后最具影响力的实力小花。谈及与张艺谋导演在电影《坚如磐石》的再度合作,明显能感受到她重回师门的紧张感。“我很想让导演看到我的进步,所以有这种心理压力的时刻就会格外紧张。我们在现场也会聊起小时候拍《山楂树之恋》时的事情,讲实话,以前都是坎,很多东西都是懵懂的状态。”

网上仍然流传着一段18岁的周冬雨为《山楂树之恋》试镜时的采访,几个小演员在一个屋子里,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表演经验。“副导演围着你,说,哭吧。我说为什么?说在练习你的哭,我那时候很抵触,不是因为我哭不出来,而是因为我不好意思对着大家那样哭嘛……”青春的面孔带着青涩和稚嫩。

十年已过,28岁的周冬早已打破了一些天然的羞涩,更懂得拿捏表演上的力度。同样是哭戏,她琢磨的是,“哭并不是难易的事儿。当演员得清楚为什么哭,需不需要哭,哭的程度是什么,哭的时候怎么同时说词……对我而言,表演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收比放更重要,“控制的度也是自己对表演的一种理解和感知。”

对于周冬雨来说,唯独不变的是她对表演、对电影深藏于心的敬畏,“当时因为什么都不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反而因为每天都在接触自己的行业,可能技术方面了解得比以前多了,对表演的敬畏心,一直有加无减。”回望自己这十年的成长,周冬雨用了一句话概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出真知。”

如果搭乘时光机穿越回去,她想对18岁的自己说什么?周冬雨说,“我最近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多,就用一句词来表达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最近,她看得最多的是家庭文艺片,其中,很喜欢的是瑞典电影《游客》——一个瑞典家庭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度假,在就餐时遇见了雪崩,丈夫只顾自己却不顾家人,引发了家庭一系列危机的故事。她有自己的感触,“看完之后会让你觉得自己置身其中,反思很多问题,我觉得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能够让你产生共鸣和共情,进而影响和启发你。有时候你看完之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劲儿才起来。”周冬雨又聊起《月光男孩》这部后劲特别浓的电影,在观影两天后,一股后坐力直接击倒了她,“当时觉得没什么,过了两天,我突然非常难过,不知道是为什么。”

6月份杀青的电影《平原上的摩西》同样也带给了她浓烈的情感共鸣。一件尘封于东北老工业区的12年悬案,在一重重打破硬壳、剥丝抽茧之后,呈现出一个浪漫主义又无比虚幻的故事内核。原著作者双雪涛用“韧性”、“笃定”去描述他笔下的李斐——周冬雨饰演的角色,甚至说“李斐心中的笃定就像是《出埃及记》里的那种信心。”周冬雨用“东北罗曼蒂克”来形容近年来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东北题材作品,譬如《白日焰火》《钢的琴》。在看似粗粝的、刚硬的情感之下,莫大的温柔往往成就出故事的冲突和共鸣。“《平原上的摩西》这部作品的主题是救赎,所以,作者会用摩西这个意象去投射故事里的情节和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构成大主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影上映后,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对角色的理解。其实,笃定和不笃定是我们同时都会拥有的特质,每个人都一样。”

在周冬雨的身上,总能感觉到潜伏着两种力量:真实的态度和一往无前的决心,两股力量共同交织的结果是让她在柔弱外表之下藏着某种不言而喻的笃定。她是个乐观主义的人,有着四两拨千斤式的豁达,“我常常觉得生活有时候远远地比故事更复杂、更直接,你不觉得吗?”她不会让自己长久掉入角色的情绪里,也不会在戏中跳进跳不出,只因看见了生活的某种真实性。“生活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比剧本更为丰富,无论好与坏,都有它的复杂和直接,也有它的精彩和多元。”

最近,她又开始拿出拍立得拍照片了,语气带着高兴,“老款的拍立得出了一版新的,复古的,又带着新的时髦。”旧器物重新焕发的生命力,让她觉得神奇,“剧组有人想要,或者是朋友来了、有拍照需要的时候,我都会拿起我的小小拍立得。它立等可取,非常方便,每一个瞬间都有小故事。它是一个比较有缘分的拍摄机器。”

她用“缘分”形容它,只因“它会根据天气、温度和光感的不同,在色彩呈现上会产生不同的微妙变化。”缘分这个词,似乎也能够为她的行事风格注入新的注解,她鲜少去思考假设性的问题,也鲜少去担忧未来,只看当下的缘分。

“对我来说,我做过的事情几乎从来不会说后悔,我觉得这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不太去想假设的事情,我挺享受我的现在,我的当下。”入行十年,身边的朋友们觉得她变得成熟了,她倒不急于寻求答案,“我不知道,旁观者清,那一定是这样的,但我自己觉得没什么特别大的转变。”

比起宏大地探究自我成长,她更满足为当下日常找点小乐子——为自己成功熬过横店炙热的夏天而露出了满脸得意的笑容,“回头想想,我真的挺耐热的。撑到了今天,我为自己的免疫力感到自豪。”接着,又开起无厘头的玩笑,“我的戏服挺多层的,感觉很驱寒的。养生的人不都说,夏天应该是驱寒的季节吗?我觉得我做到了!”

去年此时,她还在跟朋友们担忧自己入睡时间变长的问题,这会儿觉得豁然开朗,“最近,我从来没失过眠。因为太充实了。以前每天只健身一两个小时,现在吊威亚感觉连续健身12个小时。我总结自己一句话,不困就是不累的锅。”、

偶尔,在剧组闲下来的时候,周冬雨会提起笔来画画,大多是意识抽象类的线条,纵贯而出。有人喜欢堆叠色块,她总是在放空的时候喜欢画下线条在流动的触感,一长一短,平行,相交,重叠,无限蔓延,又暗含无尽的可能。和笔下流动的线条相似,她总有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无限流动的自由。